2016年1月9日,由生于四川巴中、居于成都的艺术奇才王博创作的世界第一部手书奇石《道德经》,历时3年创作完成。
道是中国哲学,也是东方伶俐,更是世界法例。曾经,王博独创的十二道“一笔道”书道作品,让人们知道了什么叫作“大道至简”;他用书道创作的数十个经典标识,又以“品牌书道”的编制,传递着“道不远人”的商道聪明。道文化思惟,是王博一贯以来的创作主题,与其构建的书道艺术美学体系不谋而合。如今,王博以81块手书奇石《道德经》,诠释了他对“道法自然”的独到理解,“奇石书道”也再次丰满了他的书道艺术系统。当哲学相逢美学,可谓天作之合。石以载道,书以传志,以石换心,匠心而为,“道”的内在和外延便有了“很是”的解读和诠释。 宋代画家郭熙曾言:“石者,天地之骨也。”“石”作为自古以来中国艺术的精神之骨,有着很强烈的象征意义,必然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风骨和精力。王博情结奇石,以石为纸,创作奇石《道德经》,正是情趣地址,情怀所致。3年来,无论是工作还是参观,王博城市在所到之处,寻觅他理想中书写《道德经》的石头,然后将它们带回工作室,清洗,品读,对话,最后在它们上面,沐心书写有着“中国哲学第一书”之称的《道德经》
对于“奇石”的定义,王博有着本身的审美原则。河道边,高山下,工地上,道路旁……在他眼里,奇石无处不在。他老是能发现它们,并且捕捉到它们的闪光点。王博坚持只用清水对石头进行清洗,而不操纵任何打磨、抛光、上油、浸染等工艺,对峙不让任何方式以庇护的名义对石头进行破坏。让每一块石头,只做最原生态的自己。王博认为,最好的手书奇石创作,就是让石头自己来排版。每一个章节,他会当真地遴选最合适的石头,依势随形进行创作,最终让每一块石头都成为一件巧夺天工又匠心独运的作品。众所周知,石头不合于纸张,每一块的形态、色彩、肌理都不一样,在石头上创作书法作品,对创作者的心力、目力目光、腕力、笔力都是极大的挑战,这也是自古以来书法家鲜有涉及而多以雕镂方式呈现的主要原因。王博创作这部奇石《道德经》的难度可想而知——以小楷笔在滑腻的石头上书写已实属不易,更况且王博有时挑选的石头还有着斑斓的凹凸,而他却饶有兴致地在这些极小的孔里“微书”。选择好一块石头进行创作前,他会反复观赏,同时变换角度,甚至找好它的平衡点,结合要书写的章节的思想和字数进行总体构思和创意。